法治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法治

褒贬两极的四中全会法治公报

天则经济研究所杨俊锋:无论争议何在,法治仍是渐进的。仅重申法治和依宪治国,就有极大观念价值,尤其是在意识形态上的方向价值。这为最终实现法治提供言说空间。
2014年10月28日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依宪执政”

全会公报承诺“加快建设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并减少官员对司法程序的干涉。但执政者在改善治理、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同时,仍希望保持绝对的政治权力。
2014年10月24日

中国依法治国的阻力与目标

中国律师陈有西:依法治国是一个很庞杂的命题,理念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要求法治,但中国多年未解决的是权治扭曲法治的问题。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上升为执政党意志是一种进步,但长远努力是当权力和法律冲突时如何收敛权力,服从规则。
2014年10月27日

政法委不作为“是对法治最大帮助”

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落幕,引发各界对改革政法委系统的期待。苏州大学法学教授周永坤认为,如政法委继续存在,司法独立就很难实现。
2014年10月23日

反腐需厘清党纪与国法关系

《环球法律评论》杂志副主编支振锋:打击职务贪腐应由司法部门、而非党的纪律部门主导。短期内可将纪委纳入司法体系,而长期看,纪委更应着眼于官员伦理的建设。
2014年10月22日

四中全会不会讨论什么?

中国法律学者大多认为,要根除腐败司法独立至关重要。但有学者认为四中全会不太可能把落实司法独立拿到桌面讨论。不过部分议题涉及减轻司法腐败将有长远意义。
2014年10月21日

中国不会复制西方式法治

优异资源集团坎贝尔、霍夫曼:中国的“依法治国”并不意味着照搬西方法治模式,而是指实行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对在华外企和投资者而言,积极分析和理解中国的“新常态”是生存和成功的先决条件。
2014年10月9日

让改革不违法的可能途径

苏州大学法学副教授程雪阳:许多人认为中国改革就是突破现行宪法和法律的历史,但时至今日,违法改革会让民众和司法系统无所适从,而改革不违法并非不可能。
2014年9月24日

从吴英案看地方政府信用失灵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对地方政府和执法机构的信用质疑,成了吴英案最新的争议焦点。法治信用缺失,造成的结果将是高昂的社会运转成本和低下的经济运转效率。
2014年8月25日

推动政改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刘胜军: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在邓小平1980年著名的政改讲话中有所提及,推进其改革夙愿,是告慰邓小平的最好方式。
2014年8月22日

中国式医患矛盾的法治死结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刘远举:湘潭产妇死后的乱象是典型中国式医患矛盾,一面是社会观念松懈法治机器,另一面恶法又让法治充满矛盾,整个国家的法治陷入死结。
2014年8月19日

让周案推动中国司法“去政治化”

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杨俊锋:强力反腐若仅停留于打老虎,其价值有限。检视周永康多年的政法思维,即便是推进法制,司法去政治化,也将有益于真正法治的实现。
2014年8月7日

周永康案不应局限于反腐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如果对周永康的调查停留于贪腐,不重审他作为“政法王”治下的各种“被违法”案,就忽视了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伤害。
2014年8月7日

香港“四大”心目中的“法治”是什么?

FT专栏作家斯卡平克:香港“四大”对“占中”的批评,混淆了“法治”与“以法治国”的区别。若遇类似GSK所受指控,它们希望审案的是中国内地法官呢,还是香港法官?
2014年7月11日

媒体札记:唐慧归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唐慧女儿案”再起波澜。两被告死刑未核准,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对“舆论审判”的纠偏,也有媒体站在唐慧一边,认为弱者无需是道德完人。
2014年6月13日

媒体札记:中国辩护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王功权事件8个月后相似一幕重现,浦志强因参与敏感政治事件研讨会被拘,声援之声和对寻衅滋事罪的质疑之外,还有对其个人命运的猜测。
2014年5月7日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中国副总理张高丽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说,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坚持于法有据,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要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权益。
2014年3月23日

三中全会与思想解放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刘胜军:判断本届三中全会能取得何种历史地位,思想解放空间是主要观察点。政府能否突破放权的心理障碍,去意识形态化才是改革的关键。
2013年11月12日

当改革与法制矛盾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不论三中全会通过什么样的改革决议,它都可能与现存法律发生冲突。改革其实就要改法,中国古代叫“变法”。变法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巧,没有准备,就变成打嘴仗了。
2013年11月12日

建立信用与法治才是正道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只有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走上信用与法治的轨道,才不会出现市场化被审批制度逼退的情况。现在是中国建立底线游戏规则的最佳时机。
2013年11月4日

媒体札记:四而溃散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陈永洲事件再逆转,央视抛出其供述视频,使为其背书的知识分子和媒体人陷入尴尬,争论焦点自然分野,对中国媒体伦理的讨论更考验公众底线。
2013年10月29日

媒体札记:三而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记者被拘事件已在悄然降温。新快报的声援者,和年初献词风波中为南方周末呐喊的应是同一批人,当初声嘶力竭,最终还不是冷感收尾?
2013年10月25日

媒体质疑的权利和边界

中国媒体人杨柏国:记者被拘事件让媒体的质疑性报道成为争议焦点。在当下中国,保护媒体质疑的权利显然利远大于弊,但媒体也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13年11月11日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