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大学

与FT共进下午茶:鲁白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谈中国的大学、高考、教育和希冀。中国教育改革可从西方借鉴许多经验,却应注意避免盲从。
2017年2月27日

钱颖一:大学的改革

钱颖一:中国大学在全球排名中的位置加速上升,但是,大学如果没有培育好学生,那就很难称作为大学了。
2017年2月8日

中国高校“智库热”的冷思考

李江:中国高校出现“智库热”,这是高校长期在市场化与行政化双重影响下畸形成长的产物,是大学重心的错位。
2017年1月5日

行政化的高校贻害中国

王军:愈演愈烈的行政化束缚了中国高校手脚,限制其健康发展。高校俨然成为中国各项改革事业中最难啃的骨头。
2016年11月29日

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大学教育

邹至庄:中国大学能否像私企那样提高办事效率?如果教育部多加干涉,决定的政策和具体施行必然常会发生错误。
2016年11月18日

“学阀”现象加剧高校学术腐败

李江: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学阀”,是中国学术体系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但其危害性却未得到足够重视。
2016年9月26日

中国大学校园面临性骚扰问题

在中国,对大学声誉的顾虑以及学生希望避免公开羞辱的心理,通常都会使性骚扰案件被悄悄处理或者掩盖。
2016年9月13日

世界需要更多大学吗?

哈福德:英国大学的录取规模最近创下新高。大学消耗金钱和智力资源——把这些资源用到别的地方会不会更好?
2016年8月30日

毕业时

老愚:六月的校园不时会响起“长亭外古道边”的曲调。毕业分配会上,当指导员宣布我去国家农垦局时,心瞬间沉入地狱。
2016年7月1日

高考招生:资源稀缺下如何尽量公平?

陈振铎:教育没有绝对的公平,不公平在任何一个时代和国家都会存在。制定政策、分配资源的公共部门,能否让公民看到消除这种不公平的努力,缓解各种潜在的社会不公心理,是尽量防止引起大范围冲突的关键。
2016年5月20日

我所接受的大学教育(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有一件事颇有意思,选“巴金研究”,其实是想借此见作家一面。其时,“讲真话”的巴金正赢得万人敬仰,授课教师也以此诱惑我们。
2016年5月6日

我所接受的大学教育(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跨入复旦大学校门时,我以为自此进入了美和诗的乐园,生命将呈现出自由可爱的模样。不曾料想,戴上校徽的同时,就被强行戴上了紧箍咒。
2016年4月27日

名额供不应求 美国“初创大学”竞争常青藤

主打在线授课的Minerva致力于提供常春藤水准的教育,但收费却远低于精英高校
2016年4月5日

要有理想,但别被理想遮住了眼睛

方可成:我依然相信理想主义的力量,但我看问题不会再那样非黑即白。我会看到自我拔高带来的失去自知的危险,也会看到多元化的价值和更多的可能性。
2016年8月3日

校史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力奋:在休斯敦,我去了莱斯大学。最让我喜悦的,是她的校史馆。除去实物,其校史的文字馆藏,排成队,可长达4000英尺。一所好大学,不能没有对历史的敬畏。精神需要家园。
2016年3月4日

大学不是一盘“生意”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大学是人类文明的骄傲。大学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培训学校。由政府支持、但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容易产生弊端。英国政府拟通过监管消除风险,这不太可能成功。
2016年2月24日

屠呦呦获诺奖拷问中国科研体制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龚刃韧:屠呦呦获奖揭示出中国现行科研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大量经费的投入未必能推进科学、学术的进步和创新,反而会导致严重的学术腐败。
2015年10月15日

争鸣:廖凯原是中国大学之耻吗?

近日向中国多所名牌大学捐资的企业家廖凯原在中国网络上遭遇强烈质疑,被指让中国大学“斯文扫地”。我们邀请了两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发表评论,同时邀请读者参与。
2015年9月28日

扩招后的中国普通大学

FT中文网撰稿人白天:对中国许多普通大学而言,专业其实并不重要。当报考公务员、应聘知名企业时,仅仅是母校的名字,就让你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2015年11月25日

通才教育永远让人受益

FT专栏作家凯:基础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批判性思考、数字演算、写文章和观察的能力,以便在未知的未来环境从事富于回报的职业,有一个充实的人生。
2015年9月30日

人大校长:经济学教育的中国式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高端视点》中对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进行了反思。他透露的几点信息很有趣:一是海归教师要参与“国情教育计划”,二是今年招生中党史专业比往年更火。
2015年12月19日

中国大学官方课题背后的逻辑

北京大学龚刃韧:与改革开放前与中国政治运动相关的反智现象不同,目前中国大学的问题在于以官方课题数量和等级为标尺的管理模式,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做一管窥。
2015年7月29日

中国大学目睹之怪现状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龚刃韧:中国的大学,就人文社科领域而言,有些现象已与社会舆论风向的异化互为表里,其背后则是整个中国高教管理模式的问题。
2015年6月3日

中国大学应区分科研和创业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教授孙贤和:学者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一项技术和产品作出公正评价。中国大学把学术和利润捆绑起来,就失去了应有的学术权威。
2015年5月20日
|‹上一页‹‹252627282930313233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