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了很多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战略与政策,例如“十四五”规划、白皮书等,同时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人机”、“低空经济+”等概念也已被提升到国家层面,但真正能够落地实施的或许不在多数。因此,亚联的消费客户群体,无论是包机还是托管客户,大多数还处于观望状态。
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人们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需要过程,尤其是高净值人群通常对安全性和可靠性持谨慎态度。其次,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来看,还有11年的时间。因此并不能保有过于乐观的态度,不能奢求一步到位。政策层面也无法全面铺开,目前仍处于试点到示范的过程。
与现有的公共运输相比,公务航空运输和公共运输行业虽在同机场、同航线、同空域运行,但仍然相互隔离。对于无人机,虽然eVTOL已经进行了试点示范,但多数航线仍在验证过程中,仍处在等待阶段。
以亚联为例,依托大湾区,现已基本实现零距离接驳。如果不涉及联检单位的影响,已实现“下公务机后直接乘坐摆渡车到旋翼机”的一线直达。亚联还开辟了港澳航线,在深圳市内主要CBD区域,设有多个固定起降点和临时起降点。在大湾区,亚联与东部通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了客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000米至3000米的低空飞行活动最为环保的,投入成本也最低,但需要大量的前期调研和服务,运营协调难度较大。无论哪个消费群体,都希望出行高效便捷。然而,城市发展的拥堵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向空中发展。地下空间已经挖掘了三四层,作为航空业,我们要解决的是空中问题,充分利用高空、中空和低空资源,但这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因此,我们要相信国家的战略方针,也需要资本的介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靠独立企业很难支撑。
实现公务航空与低空通勤的互联互通确实存在困难,但总有解决的办法。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发展战略,紧跟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提前规划。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着眼于当下,努力生存,好好运营。我们要团结同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服务做深做实,不断挖掘新的客户群体,不仅限于高净值人群,还要更加关注中产阶级、商务舱旅客,甚至是普通大众。金字塔尖的群体始终是少数,因此我们一定要考虑更广泛的财富群体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市场效益和实践成果。